1895年,英国少将Horatio Gordon Robley在街头收集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死者的头颅。“纹面”是毛利人自古以来的传统,每一个面部纹身的图案,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寓意,且十分精美。
1895年的伦敦,夜色笼罩着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。在雾气迷蒙的街道上,一位身着军装、胸前佩戴勋章的绅士吸引了路人的注意。他手中提着几个粗糙的木制盒子,与他优雅的着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这位绅士正是英国少将Horatio Gordon Robley。
一位好奇的小贩忍不住上前搭话,询问Robley手中盒子里装的是什么。Robley 微笑作答,这些源自遥远新西兰的宝物,乃毛利人的纹面头颅。它们携独特文化与历史,散发神秘魅力。小贩对盒子里若隐若现的奇特纹路感到惊奇,追问这些纹路的意义。Robley 耐心阐释,每一个纹面图案皆具独特故事与寓意,承载着毛利人的文化传统,彰显着其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。
就在这时,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无意中撞进了Robley的怀里,差点撞翻了他手中的盒子。Robley安抚了受惊的孩子,并请小贩给这个孩子一些食物。他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硬币,递给小贩,然后俯下身来对孩子说:"记住,在这个大城市里,要时刻保持警惕,特别是在这样雾蒙蒙的夜晚。"孩子感激地接过食物,眼中闪烁着泪光。
告别了小贩和孩子,Robley继续前行,来到了一家隐蔽的古董店。店主是一位见多识广的中年男子,他带着Robley来到店铺深处,那里陈列着几个装饰精美的木盒。打开盒子,里面静静地躺着几个毛利人的纹面头颅复制品。
Robley仔细端详着这些复制品,专注地研究每一个纹面图案。店主向他介绍着不同图案的含义,例如勇气、忠诚等。Robley赞叹Moko纹面不仅是一种艺术,更是一部浓缩的历史。每一个纹面背后,都记录着一个鲜活的人生故事。经过一番讨价还价,Robley最终以一个对于绅士来说较为合理的价格,购买了几个精美的复制品。
在那个时代,像Robley这样收藏异域文物的行为,被视为是对异国文化的欣赏,以及对大英帝国辉煌成就的庆祝。然而,Robley的兴趣并非只停留在表面,他渴望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纹面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。离开古董店时,他对店主说:"每一个Moko都是独一无二的,它们是通向毛利人灵魂的窗口,也是我们理解这个多元世界的钥匙。
Robley在伦敦街头收集毛利人纹面头颅的行为,虽然出于对异域文化的欣赏和学习的目的,但在今天看来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。对于毛利人来说,这些纹面头颅不仅仅是身体的一部分,更是他们与祖先沟通的精神媒介。每一个头颅都承载着一个人的生命历程,记录着他的功绩、家族和社会地位。将这些头颅从故土带走,置于异国他乡,无疑是对毛利文化和信仰的一种冒犯。
然而,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Robley的贡献。在19世纪的欧洲,很少有人关注这片遥远的南太平洋岛国及其原住民的文化。Robley通过收集和研究这些纹面头颅,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与毛利文化的交流。他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毛利语言和符号,试图解读纹面背后的故事,并将其记录下来。他还出版了一本关于毛利纹面的书籍,希望唤起更多人对这个古老文明的兴趣和尊重。
可惜的是,Robley的努力并没有完全改变当时欧洲人对异域文化的偏见和误解。许多人仍然将毛利人视为"未开化"的野蛮人,将他们的文化视为落后和原始。直至 20 世纪末期,伴随后殖民主义思潮的涌现,人们方才渐次对西方世界对待其他文化的态度予以反思。
如今,新西兰政府和毛利部落正在努力追回这些流散海外的祖先头颅。对他们来说,让先人的遗骸得以安息,回归故土,是一个民族尊严的象征。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,许多头颅的下落已经无从考证,有些则因战争、自然灾害等原因而永久地损毁。但不论结局怎样,此皆为一个应受尊崇与支持的举动。
Robley的故事提醒我们,文化交流从来都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。在学习和欣赏异域文明的同时,我们必须以谦逊和敬意的态度去对待它们的传统和信仰。每个文明皆具独特的价值观与世界观,我们万不可凭自身标准来衡量及评判。此乃应遵循的原则,只有如此,才能促进多元文明的交流与共进。
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。伴随全球化的不断深化,众多传统文化遭受着迅猛的变迁与强烈的冲击。其面临的形势严峻,亟待我们的关注与守护。语言、习俗、手工艺等无形文化遗产,以及历史遗迹、文物等有形文化遗产,都亟需我们的关注和保护。这绝非仅是某个国家与民族的责任,实乃全人类共同肩负的使命。其意义深远,关联着所有人的未来,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担当。
Robley的收藏,虽然充满了争议,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。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、包容、谦逊的态度去面对这个多元的世界,去倾听每一个文明的声音。只有相互理解、相互尊重,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地球村。